教体融合 放飞梦想
近年来,曲靖青少年运动员新人辈出、频频出彩,连续五届奥运会都有曲靖运动员参赛,“曲靖体育”逐渐引起省内外的关注,办学办训育人理念得到高度好评。深究原因,秉承“为冠军铺路,为人生奠基”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宗旨,采取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读训并重、文体双修”的育人模式,是其厚积薄发的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2014年初,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走出了“体教融合、读训并重”的关键性一步,积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从体教配合、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从“体教两台戏、各唱各的调”向“同谱一首曲、同唱一首歌”转变,努力培养道德修养高、文化素养高、运动水平高的“三高”运动员,取得了显著成效。
曲靖市政府副市长 黄太文(左二)到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调研 市教体局副局长李卫东(左一)陪同 市体训中心主任刘敬忠(右二)作介绍 市体训中心副主任桂吉良(右一)陪同
曲靖市教体局领导到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调研
多年来,市体育训练中心多次获国家、省、市表彰。其中,2016年,市体训中心党支部被云南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5月体训中心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19年7月党支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首批“示范党支部”。竞技水平多年来在全省位列前茅,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市游泳运动员李季荣获4×100米银牌;2016年里约奥运“中国军团”云南五人出征,曲靖占仨,其中蔡泽林荣获男子20公里竞走银牌,在国际竞走界掀起了强劲的“曲靖风暴”,山俊和朱仁学分别参加了奥运拳击和马拉松比赛。2017年全运会获2枚金牌,创造曲靖参加全运会最佳成绩;2018年8月,6名曲靖籍运动员征战雅加达亚运会,获得1银2铜的好成绩。2014年、2018年连续两届省运会,市体训中心代表曲靖参赛均取得金牌总数第二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2019年,吕先景获得公路自行车东京奥运会入场券;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运会,曲靖代表云南参赛共获7金2银6铜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异成绩。市体训练中心成功申创为“2017—2020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训中心运动员首次代表云南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我的好老师”全国中学生演讲比赛,喜获二等奖和“美德少年”称号。
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历年荣获国家、省、市级部分荣誉
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培养的部分优秀运动员
一、体教融合开新篇
2014年初,市体育训练中心与曲靖市民族中学(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正式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挂牌成立了市民族学校体训分校,在管理体制上坚持中心直接领导,市民族中学负责教学保障;2016年市体育训练中心与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校联合,优势互补,融合推进。
2014年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与曲靖市民族中学正式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第一排左)
2016年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与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正式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第一排右)
市体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打造“精品项目、精英事业、精彩人生”的“三精工程”,实现了运动员“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体育竞技”的“三个提升”。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管理为纽带,以服务为保障,以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靠成绩招人、靠教育留人、靠管理育人”的办学方向,统筹训练、教学和管理三个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在具体实践上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做到教学管理与训练管理相结合、文化考评与训练考核相结合、教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一)保障到位,学训并重
曲靖市委、市政府根据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投入2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新体育训练中心,新中心教学楼、综合训练馆(场)、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完善。在师资上,协调教育部门配备了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配齐开足了全部文化课程,与市民族中学实行的“1525”(即每堂课40分钟,教师讲解、导学、总结15分钟左右,学生点评、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25分钟左右)课制完全同步。根据青少年体育训练实际,将学生学习与训练时间交叉,安排上午和晚上上文化课,下午进行体育专项训练,建立了学训并重,文化先行的新模式。
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实景照片
(二)无缝对接,科学管理
落实双管思路。坚持狠抓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支队伍管理,向管理要人材,从管理出成绩,努力实现“选材一体化,育材一条龙”。
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教学、训练剪影
市体训中心积极构建“以党带团,以团带队,党团队共建”的组织体系,共同建设以“感恩、奉献”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常态化地开展了道德专家教育讲座、演讲,心理辅导,国旗下的演讲,“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等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爱国情怀,沉淀学生“诚信、刚毅、感恩、奉献”特有的人文气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四)筑巢引凤,放飞梦想
三、教体重组迎机遇,抢抓机构改革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体育不仅是争金夺银、强身健体,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符号,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基本国策。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体育的发展基础是不牢固的,如何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育本源,促进我市竞技人才培养。在全国机构改革的浪潮中,今年3月,迎来了教育和体育的重组,曲靖市教育体育局正式挂牌成立,对市体训中心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构改革带来的红利,充分释放曲靖教育和体育融合发展的潜能,市体训中心做出新的探索和考量。
1.实施校园体育“321行动计划”。大力规划开展3大球(篮球、足球、排球),2小球(乒乓球、网球),1田径特色项目,让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做到学校体育全覆盖,真正引导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的关心与重视。
2.推动体育特色项目进校园。为了广泛开展我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中心与育红小学资源对接,先行先试,育红小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在体训中心的培训中学会了游泳技能,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推动我市学校体育运动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构建一主多极的培养格局。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建设,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市队校办模式,扩宽学校体育运动员进入市级体校,省级体校及高校的通道,产生1+1>2的效应。通过体育项目进校园带动全市校园文体活动开展,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制定曲靖市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办法。曲靖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以育人为宗旨,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竞赛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有效方法,全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每三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经常性地开展班级、年级、校际之间体育竞赛活动,构建“市级锦标赛”、“县级学校联赛”、“校级对抗赛”、“班级挑战赛”四级校园体育竞赛体系。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让体育融入教育,回归本源。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体育强市,这即将会是曲靖教体事业的一张新名片。
今后,市体训中心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理念,推动“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让体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人才链条中,真正做到“文化育人、体育育人、活动育人、情感育人”,努力打造西南乃至全国“体教融合”品牌,丰富“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内涵,争创全国一流体育训练中心,为实现体育强国梦放飞梦想!